Home > 香港報紙 > 沒有私隱的年代

沒有私隱的年代

(刊登於《香港商報》2010年8月2日)

當年八達通推出市面,香港曾有過反八達通大聯盟,其中一個反八達通的理據,是八達通公司為什麼要扣起50元按金。多年來,好像從來沒有人透露過八達通公司因而賺取多少錢,反八達通的聲音越來越小。然而,曾經出現「易辦事事件」的八達通公司,現在連誠信也出了問題,難怪這次的販賣個人資料事件惹起公憤。

八達通不是唯一獲取過多客戶資料的公司,在香港申請、使用很多服務,都奇怪地需要一些額外的資料,這些資料明顯是不需要的。例如學生去「K房」唱歌,不知為何要出示身份證登記,而不能用學生證代替。筆者也肯定不只八達通一家販賣客戶資料,試想香港人經常收到銷售電話,對方總能夠說出你的姓名,但你從未光顧過。這類厭惡的電話明顯源自某些公司販賣客戶資料,只是八達通公司東窗事發,還要前言不對後語,企圖開脫責任,自然成為眾矢之的。

更重要的,是八達通已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備工具,諸如屋苑出入登記、自動增值服務,市民都要或主動或被迫地使用,於是問題便升級至另一個層次,八達通公司肩負的企業責任應該比一般公司稍多。何況它掌握的不只是個人資料,還有市民的消費習慣,有輿論甚至指出,憑藉這些資料有機會拼湊個人行蹤。

幸好這次事件得到社會正視、私隱專員和議員的跟進,但若侵權的是網絡世界巨頭,實體是一家遠在美國的公司,又有誰為我們申訴?

Facebook大行其道以來,其私隱保密技術一直為人詬病,但我們一樣照用可也,而且越用越上癮。該網站複雜的私隱設定,讓很多人的個人資料任意公開,這還可以說是用家自討苦吃,但Facebook的網絡世界發展藍圖,進一步紀錄網民習慣,這便是魔鬼的誕生了。它的目標是打造高度個人化的網絡世界。

假設有兩個人在網站輸入蘋果,農民用家便會找到耕作資訊,而技術人員便會找到科技產品目錄。現在廣受歡迎的贊好(Like)功能,其實正正就是收集網民喜愛資訊的工具。經過數據統計,系統便能清楚分析你的興趣、成長背景、消費力階層等,然後Facebook使用和八達通公司一樣的理由,以合約的形式把用戶資料轉售給夥伴網站,讓用戶到夥伴網站時可以得到更加個人化的資訊。這表面是方便了我們消費,但實際上嚴重幹預個人生活,尤其網站掌握的不只是網絡公開的生活足印,還有用家之間的私密交流資訊。

私隱專員如何處理八達通事件固然是關鍵,但筆者更希望市民藉這次事件開始思考個人私隱的重要。一直以來,大家雖然對各項服務苛索個人資料反感,但也經常無奈接受。溫水煮蛙容易令人失去警覺,使警訊案例不斷在現實重演。

筆者不是勸各位停用Facebook,而是應在有主動控制權的情況下,盡力保障自己的私密資料,畢竟我們已進入了沒有私隱的年代,稍有鬆懈構成的後果,往往難以估計。

  1. No comments yet.
  1. August 3, 2010 at 11:50 pm

Leave a comment